安徽铜陵:将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当春风剪开第一垄冻土,种子与孩童同时在泥土中萌发希望;夏蝉鸣响时,汗水在少年额角折射出彩虹的弧度;秋收的稻穗低垂成谦逊的弧度,恰似实验室里躬身操作的年轻脊梁;而冬日贮藏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劳动淬炼出的生命智慧。劳动教育,这场穿越二十四节气的实践课,在教育的原野上铺展成壮阔的画卷。
让教育融入在布满茧痕的掌纹里。近年来,铜陵以首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省级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把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坚持课程开发、教研赋能、评价推动、成果培育多轮驱动,充分挖掘“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价值,构建了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基地、社会各方面的劳动教育生态圈。
实践性作业,培养劳动“小能手”
帮父母洗碗扫地,在家里整理菜地,跟着爸妈炒菜烹饪……进入暑假,铜陵市郊区花园初中团总支书记陈腾飞收到了许多学生的劳动作业,大家利用暑假把劳动技能操练起来,不少人成为“家务小能手”。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该校总务处主任吴志平介绍,学校从2022年开始,在寒暑假期间布置包括“每周开展一次家务实践”在内的实践作业,逐步培养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生活习惯。几年下来,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肉眼可见进步,该校已连续三年在铜陵市劳动素养大赛上捧得奖杯。
在花园初中的校园里,记者注意到,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班级。吴志平告诉记者,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清扫自己的座位,每周打扫一次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全校大扫除。“我们没有请专门的物业保洁公司,校园卫生都是学生们自己打扫,大家很珍惜自己清扫出来的环境。”
生活劳动是最常见、最自然的劳动场景。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父母养育的不易。从日常生活劳动入手,铜陵市各校通过家校协作,分层分段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家庭劳动日”制度,并通过每年的劳动教育宣传周,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让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的学生参与到劳动中。
从简单的洗菜、系鞋带,到包粽子、缝香囊、更换汽车轮胎,在不久前结束的铜陵市第三届中小学生劳动能力素养大赛上,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艳。
“这几年各校劳动教育火热开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大赛报名人数逐年增加。”铜陵市教体局竞艺科科长刘从斌表示,劳动技能有了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劳动的热情。
体验式参与,教育贯穿“全流程”
“把高的土挖下来,把低的土拢上去。”6月25日,郊区梦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片生姜苗培土。现场,一个个稚嫩的小手拿着铲子学得有模有样。
梦苑幼儿园结合自身毗邻铜陵白姜、小磨麻油原产地的实际,将开展农事耕种作为幼儿园自然课堂的重要内容,先后为孩子们打造了“农耕体验区”和“袁爷爷的农庄”,将小麦、芝麻、棉花、白姜以及各类蔬菜引进园内种植,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场景。
“体验和探索是幼儿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种植过程也是孩子们和植物一同成长的过程。”梦苑幼儿园园长王发萍表示,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刻起,孩子们便开启了一段与土地、与生命对话的旅程。
劳动教育,开始于劳动,关键在教育。种植的过程是阶段性的劳动体验,但教育的过程贯穿全程。
受四年级语文课《宝葫芦的秘密》启发,铜陵市建安小学滨江校区把葫芦种植引入校园,孩子们通过“小菜地”亲身体验从春天播种到夏天收获的过程,通过“小作坊”对葫芦进行烹饪和作画,通过“小学堂”深入探究葫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寓意,通过“小舞台”把葫芦元素融入学校体育游戏,实现了艺术延伸。
“在建构‘四小’课堂中,孩子们通过耕种、制作、探究、创艺,经历了一段神奇的‘葫芦’之旅。当旅程结束,果实不见了,一颗颗劳动的种子却在孩子们的心里植了根。”该校执行校长彭莉表示。
龙山湖小学的枇杷满枝,瑞龙小学玉米丰收,铜陵一中的桃李满园……在铜陵,各个学校通过一块块“小菜地”“小果园”,把劳动课堂从室内搬向户外,把理论课变成常态化的实践课,让劳动从一两次“尝新”转化为长久的习惯。
体系化运作,拓展实践“大场景”
7月7日,来自铜陵多所中学的百名学生齐聚该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启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教育。在基地的精心组织下,孩子们看到了生活中不一样的风景,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每年分批次接待上万名全市中小学生来基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不仅在基地内,还要到基地外,不只是在铜陵,还要走出去。”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党支部副书记孙大信表示。
劳动教育是实践性强的教育,广阔的大自然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课堂。为了让劳动教育突破校园藩篱,铜陵市采用“基地+”模式,依托该市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了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资源包,开发了涵盖生活类、生产类、服务型、职业体验型、创意设计类五大板块、32个课程的劳动教育体系,解决学校劳动场地和资源受限问题。
从广场义诊、小家电维修到慰问残疾儿童……每当铜陵有大型活动,就有铜陵理工学校学生青春阳光的身影。作为一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学校已经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日常,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为推动劳动教育向校外延伸,铜陵市充分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大力拓展实践新场景,因地制宜打造校外实践大课堂。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矿山社区,在“走教式”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通过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学校、基地、社会‘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铜陵形成了从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素养到劳动精神的全路径培养体系,推动了劳动教育在全市校园走深走实,成为贯通‘五育’的关键枢纽和重要载体。”铜陵市教科所所长江一新表示,劳动教育体系化有效助力了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
(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