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C位体育撬动“五育融合”
“村超”火了,“苏超”出圈,“铜马”热情一年高于一年。不知不觉间,体育已逐渐走向生活C位,成为人们对幸福的表达。
作为首批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安徽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近年来,安徽铜陵市以两大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将体育作为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杠杆,从课程建设、活动保障、体质监测、赛事体系等多方面推进体教融合,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尽情撒欢“有时间”
“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6月17日下午,铜陵市淮河路小学的教室里传来活泼动感的音乐声,孩子们正利用课间15分钟来锻炼身体。大家以课桌为舞台,精准地踩着音乐节奏,动作整齐划一,个个精神抖擞。
进入梅雨季,阴雨绵绵,可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未受影响。“这是我们为了保证阴雨天体育活动自创的室内课桌操,学生们人人参与,学校里人人都会,这样开展体育活动就‘风雨无阻’了。”该校校长杨莉告诉记者。
和不少老城区学校一样,该市淮河路小学也面临校园空间受限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在校内玩足玩好,学校不等不靠、开动脑筋,通过错峰上课、场地划分、边角区域和废旧器材利用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场地难题,并开设了6个固定运动时段、X个课后兴趣特长体育活动,每天校内运动时间达2小时以上。如今,校园里宛如一个大型的体育教室,过道设置了身高尺,废旧器材变身摸高器,操场树干安装了简易投篮框,走廊变成“体能加油站”……晴天有大操场、雨天有课桌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响彻校园,“小场地”正在成就孩子们的体育“大梦想”。
体育课从每周三四节调整为每天一节,大课间从每天一个增加到两个,小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为了强化学生体育运动,铜陵市以一个个“小切口”推动“大改变”,让体育跳出了45分钟的课程局限,让体育课堂摆脱了体育教师的专属,每个学生有时间动起来、练起来、玩起来,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孩子有机会参与体育、爱上体育。该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管婷婷表示:“我市已将中小学生阳光体育促进行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实行每季度调度,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政策,体育课开齐开足,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长不低于2小时。”
花样体育“有引力”
马步稳扎、推掌有力、下腿笔直……5月31日下午,铜陵市郊区永升小学的孩子们头顶炎炎烈日,脚踩绿茵草地,额头沁满汗珠,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东乡武术,一步一拳、一招一式尽显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努力。
东乡武术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校所在的郊区周潭镇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永升小学将东乡武术引入校园,并逐步与学校课程体系相结合,不仅依托体育课打造每周两节武术课,还利用阳光大课间打造了武术大课间,并开展武术特色课后服务,走出了一条体教深度融合的路子,既强健了学生体魄,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过去习武是防身,如今习武为强身,过去只在家族中相传,现在只要肯学我都教,因为传统文化只有在校园里才能得到最好的传承。”武术老师、东乡武术市级传承人周建付感慨道。
“武术是体育、是文化,武术讲武德能励志,也能悦心,东乡武术是我们探索五育融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该校校长钱斌说。
有了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孩子们在学校该玩点什么?围绕这一问题,铜陵市各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该市义安区顺安中心小学充分利用校园“风景路”和地面空间,把跳房子、方格跳、萝卜蹲、蛇形跑、大迷宫等传统游戏“画”进校园,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地面变成了校内热门打卡地;铜陵市田家炳小学借助校内少儿网球俱乐部开设系列体育活动课,让每周的网球课成为孩子们追捧的课程,少儿短式网球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名片;枞阳县会宫中心学校编创学生们喜爱的黄梅戏,将黄梅戏融于体育课程,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将体育运动与校园特色结合,多彩纷呈的大课间、充满乐趣的体育课、生动有趣的小课间,已经成为孩子们真正享受体育乐趣、感受体育魅力的平台,也带动了全市校园体育特色全面开花。截至目前,铜陵市已涌现出4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14所安徽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体质健康“有数据”
每到傍晚,女生们打羽毛球,男生们打篮球,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是学生们运动的身影,这是一天紧张学习后的放松。“以前我不怎么会打羽毛球,没想到上了高中之后有了时间来练习,球技一天天有了进步,能调节身心,也促进了学习。”高二学生余诗雨告诉记者。
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除了体育课和大课间,放学后至晚自习的一个小时是孩子们最好的户外活动时间。“没有了考试指挥棒,孩子们运动热情还是这么高,我想是今年的‘一月一测’带给大家的动力。”该校教务处负责人陈基山感到非常欣慰。
进入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加上没有硬性体育考试指挥棒,很多学生放松了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下降,反过来影响到了身体和心理健康。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铜陵市教体局在原有每年一次国家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对市直学校高中部学生启动了体质健康“每月一测”,抽测结果向学校通报。该市教体局竞艺科科长刘从斌告诉记者,“这样在不给学校增加大负担的同时,能了解跟踪高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便于学校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今年体育中考虽已结束,但初中生的锻炼热情并未消减。6月10日下午,在铜陵市第十中学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跳跃跑动、活力十足。“体育中考方案经过优化后,新设置了7个选考项目,孩子们选择余地大了,心理压力小了,锻炼积极性更高了,满分率翻倍增长。”该校校长刘平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铜陵市通过调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方案,从2022年起取消原有“两考择优”模式,对考试项目进行了优化,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为做好初中体育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为了及时掌握青少年体质现状,铜陵市建立了多维评价体系,将学生BMI指数、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多项指标纳入评价范畴,每年常态化开展体检、体质健康监测、心理测评,等级结果记入学生体育与健康成长档案并及时向家长通报,形成了区域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用于为每位学生提出合理化的锻炼指导,有针对性开展薄弱项目锻炼,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果展示“有舞台”
过人、头球、射门……绿茵草地上,小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阵阵欢呼。春夏之交,一场历时近半年的全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正式启幕,到年底前,将有上万名中小学生在足球、篮球、乒乓球等11个项目中竞技角逐、一展风采。
健康的身体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石,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体育锻炼成果的“大舞台”。从2021年开始,铜陵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大比武”,通过学校、县(区)和市“三级赛事”,带动全市中小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该市还每年定期举办田径、足球、跳绳、轮滑、跆拳道等多项体育赛事,基本建成了市、县(区)、校三级的校园体育赛事体系,形成“校校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人人都参与”的格局。
“从成功中体会喜悦,从失败中感受挫折,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比赛中强大心理,这正是举办体育赛事的意义。”刘从斌表示。
几年来,铜陵市多点施策,强化顶层设计,体育逐渐成为校园生活C位,校园体育活动已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据统计,2020年到2024年,铜陵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3.89%提升至57.85%,中小学生近视率整体下降7.27%。
操场上,肆意的欢笑,是孩子独有的纯真;赛场上,驰骋的汗水,是青春散发的光芒。通过天天练、月月测、年年赛,学生们得以走出教室、走向阳光,释放天性、舒展身心,一个个运动的身影成为校园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铜陵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