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博物馆与川大附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 共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构建“馆校协同”育人新范式,搭建互利共赢、优质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近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川大附中)与四川大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川大博物馆)正式签署教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上,川大博物馆馆长汪东升表示,大学博物馆应服务于国家一流人才培养,面向各年龄段学生;依托精品陈列展览、研学项目和社会教育等方式,致力于中华文化的赓续传承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他介绍,未来五年,川大博物馆计划通过各类精品项目和课程服务100所中小学,其中今年将率先服务20所。川大附中是首批与川大博物馆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的学校之一。
川大附中副校长张谦回顾了双方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合作基础。她指出,川大附中于1908年诞生于四川大学,长期以来与四川大学在品牌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她特别提到,2024年4月,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签署了“川大·川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议”,并揭牌了川大附中“川大班”。在四川大学支持下,川大附中育人实践成效显著,例如:57名入选“英才计划”的学生中有55名由四川大学教授培养;葛逸飞、王秋仁、马骏驰、王雪扬等优秀学子在双方联合培养下展现出突出的研究素养,并在国内外高级别学科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此次教育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川大博物馆与川大附中在新时代馆校协同育人领域迈入崭新阶段。对川大附中而言,这意味着能够依托“中国高校博物馆第一馆”的丰厚藏品资源,深入探索“馆中办学、展中育人”的创新模式,助力学生突破校园边界,打通从课堂认知到场景化研究的学习闭环,在深厚的文明积淀中培育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
双方相信,馆校联合育人新范式将涵育新时代川大附中学子“以古鉴今、知行合一”的治学新风,推动川大附中整体育人格局迈上新台阶。(图/文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