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中山街小学:师徒携手育桃李,共绘教育新篇章
为深化新课程标准实践,赋能青年教师成长,近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立足“师徒结对”工程,精心开展了“徒弟汇报课”专项活动。本次活动以“以教促研、以研促学”为核心,通过新进教师课堂展示、师徒共研互评,旨在强化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转化应用,夯实教学基本功,探索高效课堂路径。活动既是对师徒协同育人成效的阶段性检验,亦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阶梯,助力其以课堂实践为基,磨砺教学智慧,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
语文组:情境交融,语文魅力绽放
唐月红老师执教了一节以《句子马戏团游历》为主题的复习课,以马戏团为情境,让孩子在趣味中游历句子世界,通过“标点符号我会用、连词成句我能行、句子生动我会说、例句仿写我可以”的闯关活动,引领学生学习写完整句子,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鲍敏老师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堂上以“大自然中的问号”为任务驱动,通过图片排序,理清故事内容;角色体验,关注动作对话;合作创编,森林剧场展演等任务,以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组织情景模拟表演,加深学生对动物尾巴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再生特点的认识。
钟文娟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巧妙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春芳老师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以小壁虎想参加运动会为线索,带着孩子们在小壁虎的借尾巴之旅中,层层递进,探索动物尾巴的妙用。孩子们积极思考,了解了自己必需的东西不能借,即使要借也要委婉请求,注意礼貌用语。
宋凯老师带来《池上》一课。在课堂上,宋凯凭借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讲解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时,教师利用精美的图片和形象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想象小娃偷采白莲时的活泼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小娃的天真与童趣 。讲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时,教师巧妙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卓凡麟老师带来的是《语文园地八》的第一课时。她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以编儿歌、游戏闯关等趣味活动来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辨别形近字的方法。吕帮全老师执教《语文园地八》,通过心情词语积累与古诗《画鸡》学习,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感受语文魅力,提升朗读背诵能力。
朱鑫老师执教《形近字辨析》,学生跟着柯南通过三招闯关教学,助学生掌握辨字方法,激发汉字学习兴趣。金小红老师执教《小壁虎借尾巴》。她引导学生通过趣味盎然的朗读和讨论,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及礼貌沟通的重要性,课堂气氛活跃,目标达成。
数学组:思维碰撞,数学智慧启迪
程静老师执教《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连加算理与运算顺序。学生通过探索连加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并体验算法多样化。课堂结合分层练习巩固运算技能,同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意识,助力学习习惯的养成。
于宗彬老师带来的是《图形复习》一课,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为核心开展专题复习,通过小组合作、实物观察、分层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系统梳理三类图形的特征、三边关系及分类标准。课堂聚焦“图形特征对比”,结合动态课件演示与学生自主画高实践,深入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平行四边形稳定性等核心知识点。针对易错点(如梯形仅一组对边平行)设计分层练习,通过错例分析与思维可视化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几何推理与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许琴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复习课》,围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展开,内容充实全面,涵盖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等核心知识点。课堂上,许琴巧妙设计趣味互动环节,以“开火车”口算接龙激活课堂氛围,用“口算小达人”竞赛点燃学生积极性,更通过“同桌互查错误”的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在互学互纠中强化计算能力。丰富的活动设计让复习课摆脱枯燥,学生全程专注投入,在轻松有序的氛围中回顾知识、查漏补缺,有效提升了对加减法算理与算法的掌握程度。
贺文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以复习旧知为切入点,精准把握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掌握学情。课堂中,她紧扣“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仅单位相同的数可直接相加”这一核心知识,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货币计算的本质规则。整堂课以“畅所欲言”的互动模式贯穿,面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贺老师均以“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感染力的鼓励与表扬回应,让积极的反馈如暖流浸润课堂。热烈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回顾知识、大胆表达,实现了对人民币单位及计算规则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艺体综合组:多元教学,艺体素养提升
吕圣光老师讲授创意美术课《一起玩泥巴——我心中的“泥宝”》。课堂以“泥宝”IP形象贯穿教学,通过观察泥土的形态、气味和触感,引导学生揉捏塑形,激发艺术想象与创造力。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方法,还融入跨学科知识探索新的美育形式,让传统泥塑工艺在互动中生动鲜活。
于宗桃老师执教《单手正对投掷小沙包》,以“肩上屈肘、协调发力”为核心,通过折纸飞机趣味导入,结合分组练习与比赛强化投掷技术。教学重点突破肩上屈肘动作与发力连贯性,同步发展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课堂融入安全教育与团队协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投掷姿势,参与率达100%,体能训练(俯卧撑、平板支撑)有效提升上肢耐力,实现技能、体能与品德素养协同发展。古富全老师执教《跳绳步伐》,45名学生在足球场开展。课程以掌握短绳技术要领、发展腿部力量及上下肢协调、跳跃能力为目标,兼顾锻炼习惯与安全意识培养。
连超老师执教体育课《移动性技能》,精心设计了多种趣味爬行游戏和练习形式,如“蚂蚁搬家”“穿越封锁线”“模仿动物爬行”等。学生们兴致高昂,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匍匐爬行、手膝爬行、侧向爬行等多种姿势的练习。操场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努力的身影。爬行看似简单,却是发展儿童协调性、核心力量、上肢支撑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重要基础运动技能,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体育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梁玲老师执教音乐唱游课《大鹿》,是一首欢快的法国民歌。课堂上,梁玲先播放森林音效和动画,引入大鹿与小兔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许欣芸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Yummy Food”课堂。课堂伊始,许欣芸通过趣味小游戏,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食的浓厚兴趣;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道具、图片展示食物,让学生直观认识单词;随后的小组活动里,学生们围绕“最喜欢的食物”展开讨论,用英语分享美食体验,课堂气氛热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饮食文化,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许欣芸还设计了“健康饮食知多少”环节,通过健康饮食金字塔,以小组的形式,巧妙运用本节课的主要句型和师生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喜好。
王韵裁老师讲授了心理健康课《学习中的烦心事》。通过卡片挑战游戏、学习烦恼案例分析、思维变变变、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们学习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特点,并将成长性思维在课堂上进行了练习,从而知道如何应对学习中的烦恼。
此次“师徒结对徒弟汇报课”,充分展现了中山街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校方表示,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是经验与关爱的传递,是知识与积累的再生。相信在“师徒结对”的过程中,师傅与徒弟们将共同成长,为中小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贡献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唐月红)
供图: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