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研科学素养,名师聚智促学科育人
为提升成员科研能力、打造学习共同体,积极推广川大附中《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教学成果,推动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形成可推广的案例,近日,四川省米云林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本年度第二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主题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科学素养培育研究——现代技术赋能课教评的实践探索”。
四川省米云林名师工作室以“海纳百川,格物致知”为价值追求,以“敬畏专业、实践研究、成果物化、美美与共”为宗旨,期望在领衔人的带领及大家共同努力下,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育人方式变革的路径,发现、研究、解决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真问题,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培育创新成果,不断辐射并验证完善,形成一支研究型名师队伍,真正担负起教育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活动当日,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陶军以《物理前沿进展对中学物理的启示与思考》为题,从中学物理角度揭秘宇宙奥秘,生动阐释了物理学“有趣且有用”的双重特质——从儿童玩具中的力学原理到芯片技术的感官延伸,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之争,揭示物理如何塑造人类认知。讲座回溯科学史关键转折,进而从物理前沿发展的需求展开,带来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培育的思考和启示。陶军分享了川大物理学院人才培养路径,并呼吁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聪明勤奋、数理扎实”的青年成为破解宇宙之谜的中国力量。
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组肖怀安老师执教的“纸飞机的优化设计研究”系列课程的第五次课“研究分享与反思提升”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作为一门聚焦高中力学核心知识、融合多学科实践的学科选修课程,以“纸飞机飞行性能优化”为探究主线,通过五次课(10课时)的系统学习,带领29名高二学生完成了从科学观察到创新设计的完整探究历程,展现了“理论+技术+实践”的深度融合。
课程以“如何通过科学方法优化纸飞机飞行性能” 为核心问题,沿 “观察猜想→实验验证→跨界迁移→创新优化→成果表达” 路径展开。前四次课中,学生通过慢动作视频分析、AI工具建模、航空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活动,系统探究了机翼形状、重心位置、材料特性等变量对飞行距离、滞空时间及稳定性的影响。
课程成果分享环节中,三大研究小组从材料性能、投射角度、机身结构三个角度,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展开了成果汇报分享,材料性能组突出了双变量矩阵研究的方法,投射角度组的研究过程特别凸显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和tracker轨迹研究的科学方法,机身结构组则特别凸显了3D模型的建构和辩证创新的思想。
肖怀安指出,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等科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控制变量法、正交实验法、图像法、AI建模、仿真实验等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体验,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体现了实事求是、永不言败和合作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与听课的学校物理组老师和工作室成员展开了研讨。工作室成员、攀枝花三中教师高俊鹏从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现代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工作室成员袁小琴从求知动机、深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动态培育过程进行了交流发言。川大附中副校长冯小辉老师高度肯定了以肖怀安为代表的物理组教师团队“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取、方法总结到价值观念的提升,由表及里地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工作室领衔人、川大附中党委书记米云林高度肯定课程让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展,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生动实践。物理组以课程为载体,深耕科学教育,让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学生在 “纸飞机” 的折叠与试飞中,扬起科学思维的风帆,驶向更广阔的创新海洋。
集中研修活动第三项议程,米云林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授牌。各工作室成员成立工作坊,带领各自研修成员积极学习,以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理念为导向,深植科学素养培育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探索,助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四川教师队伍教育高质量发展。(图/文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