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韵·悟教法·提素养 宜宾中山街小学开展读教育专著心得交流会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6月10日,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D校区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活动旨在鼓励教师们通过阅读教育书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活动伊始,主持人舒燕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强调了阅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数学组教师们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禹迪飞老师分享的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这本书上篇从核心素养出发,细细分析讲解理论知识,为实践保驾护航;下篇则是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以课例的形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她感悟到读完这本书之后,不再像之前一头雾水,似乎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舒燕老师分享的是《小学数学教师》一书。这本书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郑远芬老师分享读《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一书有感:从“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到“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要运用追问的智慧和思考的魅力教对数学,才能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王平老师分享的是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著。她认为,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一样,孩子们需要在宁静的环境中成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小小的喜悦与感动,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给他们阳光和雨露,让他们发出金子的光芒,享受他们变成金子的过程。
李勤耕老师分享的是《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心得。这本书为老师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愿景:数学课堂不再是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学生思维生长的沃土;数学教育不再追求短期的分数提升,而是着眼于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何小林老师分享了《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探究性数学作业,是一种有意思的学习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数学作业的枯燥和机械,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贺宴老师分享的是《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书中谈到在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
王敏老师在《数学之美》读书心得中分享了如何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实践方法。她深受书中“数学与生活结合”“简单即美”等理念启发,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数学思维。她提到,数学教育应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与数据分析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数学之美的乐园。左琴老师分享了《有趣的数学阅读课》读书心得,数学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历史故事、生活案例和互动游戏为载体,通过“阅读—建模—拓展”的学习闭环,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与实用价值。李莎老师分享《把数学画出来》读书心得,她提到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的“画”来认识概念、理解计算、解决问题,使思维可视化,还能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用语到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台下的教师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认同,被分享者的精彩发言深深吸引。分享结束后,教师们就读书过程中的疑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校方表示,此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为数学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相信在阅读的滋养下,教师们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