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劳动竞技 300名青羊娃同场竞技争当劳动小达人
近日,在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分校体育馆,由青羊区教育局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暨“青羊劳动小达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拉开序幕,该活动以“非遗工艺传承+劳动技能比拼+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模式,吸引了全区60余所中小学全体学子参与。
据介绍,自4月启动校级初赛以来,青羊区中小学以主题班会、劳动必修课、劳动实践活动为依托,掀起“以赛促学、以劳育人”的热潮。各校积极开展校级比赛,经过一个多月的层层选拔,最终每个学校都派出了最优秀的“劳动小达人”参加区级决赛。此外,在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非遗大师工作坊、传统体育体验区、劳动知识游园会三大特色板块,让参赛者在竞技中学习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强化体育素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分层竞技展身手
各显其能亮绝活
在区级决赛现场,小学组的比赛充满童趣与创意:低年级的“小手叠衣”比赛中,小选手们两人一组,动作麻利地将校服叠得整整齐齐;中年级的“手缝香囊”环节,同学们穿针引线,制作出各具特色的香囊;高年级的“巧手编织”项目,一条条彩绳在指尖飞舞,很快变成了精美的中国结。中学组的比拼更具挑战性,初中生们熟练地拆解、清洗电风扇,展现出扎实的生活技能。高中生则分组合作制作传统风筝,从竹篾扎架到裱糊绘画,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我觉得今天我们表现得还不错,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比赛。”来自成都市实验小学2年级的王奕翔参加了低年级段的“小手叠衣”比赛,他和小伙伴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比赛,将衣服叠得整齐美观。“学校平时每周都有劳动课,教大家叠衣服、拖地、整理房间等生活技能,现在我都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很多家务了。”
“我们高年级段是编织中国结,平时一直有练习,所以比赛一点也不紧张。”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六年级学生蹇昊予说,该校开设了很多非遗劳动项目,同学们对传统手工皂制作、缝纫、编织等项目都很感兴趣。“我们花了三周时间练习,所以今天很顺利地完成了风筝的制作!”一位参赛的高中选手自豪地展示着作品。
在赛场外,非遗体验区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点。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尝试剪纸、面人、绳编、棕编等传统技艺。“这是我第一次做面人,虽然不太像,但特别有趣!”一位正在捏面人的同学兴奋地说。旁边的传统体育区,蹴鞠、射箭等项目也排起了长队,同学们在运动中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
家校社三位一体
共筑传承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全部由学生家长承担。从赛事引导到场地布置,从器材管理到安全保障,处处可见家长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家校共育”的理念,为孩子们树立了志愿服务的好榜样。
“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孩子的劳动教育活动,感觉特别有意义。”一位正在整理比赛用具的家长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家长也更理解了劳动教育和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同时,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有了明显提升,对非遗文化也有了很多了解,“现在会主动整理房间,还能帮忙做简单的家务了。”
“此次赛事不仅是一场劳动技能竞技,更是青羊区劳动教育常态化、纵深化的重要里程碑。”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青羊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未来,青羊区将继续常态化开展各类覆盖全员、具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