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仁师附小青年教师姚宏佳: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以真诚师爱,呵护绿叶幼苗。姚宏佳,二级教师,本科学历,2019年起执教于眉山市仁寿师范附属小学,深耕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六载。
她以“唤醒·赋能·共生”为自己的教育核心理念,主张用青年教师的热忱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以创新教学赋能学科素养,让师生在双向奔赴中实现生命共生。
几年间,她在专业赛道上硕果斐然:领衔团队获四川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执教《沐苏轼家风 育时代新人》获眉山市思政课展评活动一等奖(最高奖)、执教《人物描写一组——摔跤》获仁寿县微课展示活动一等奖(最高奖),主研课题多次斩获仁寿县小课题一、二等奖,并多次担任学区示范课。每一份荣誉的背后,皆是她深耕课堂、以生为本的教育实践印记。
自踏上讲台起,她便在教研活动与专业培训中不断淬炼自我。从组内课的反复打磨到大组课的精彩呈现,再到县级、市级赛课场上的从容应战,她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雕琢教学细节,在实践中沉淀,于淬炼中升华。她注重将前沿理念融入课堂,通过情境创设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学习成为思维与情感共振的过程,为学生埋下热爱文字的种子。
从一年级的牵手入门到六年级的并肩前行,她以“看见”为尺,在2000余个日子里丈量班上孩子的点滴成长:以民主管理构建班级生态,通过制定个性化班规、推行小组合作机制,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培养责任与协作能力。她用心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用仪式感定格成长瞬间,让班级成为充满归属感的精神家园,陪伴学生在快乐中收获品格与学识的双重成长,所带班级学生屡获县级、市级荣誉。
作为语文备课组长,她始终以谦逊姿态向老教师学习,以创新思维推动教研发展。她精心组织备课组活动,通过集体研磨、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协同进步,带领团队开发校本课程、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她的带动下,备课组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生态,在全县统考中斩获优异成绩,成为学校教研创新的优秀团队。
姚宏佳老师的成长感言:六年教学时光,于我是一场静默的蜕变——从捧着教案亦步亦趋的“教书人”,到敢于留白倾听的“引路人”,方知教育的真谛藏在时光的褶皱里。起初执着于“讲透每个知识点”,后来才懂,比标准答案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睛里突然亮起的光;曾追求课堂的“秩序与效率”,如今却偏爱那些“意外”的对话——当他们用童真解构复杂的概念,用想象延伸课本的边界,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学会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生命本身。六年里,我学会用更温柔的姿态等待——等一朵花开的时间,等一个孩子从沉默到勇敢的跨越;也懂得用更谦逊的心态倾听——听他们对世界的奇思妙想,听成长拔节时细微的声响。这些看似“缓慢”的过程,却让教育有了温度:它是作业本上多画的一颗星,是晨读时默契的相视一笑,是毕业赠言上那句极其真挚的话语“老师,我会想你的”。站在时光的中点回望,忽然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惶恐的新手。那些与孩子们共同经历的日常,那些反复推敲的教学设计,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瞬间,早已在岁月里酿成了蜜——让我在疲惫时想起某个孩子塞来的糖果,在迷茫时看见他们奔跑的背影,在质疑时听见心底那个坚定的声音: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这把火的燃料,正是我们与孩子共同生长的时光。下一个六年,愿依然带着这份“不完美”的勇气,做永远在路上的追光者——不必急于抵达,只需陪着这些小生命,在时光里慢慢扎根,静静抽枝,等待属于各自的花期。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姚宏佳老师用六年时光诠释着青年教师的担当与情怀——她以课堂为舞台,让知识浸润心灵;以班级为纽带,让成长凝聚力量;以团队为依托,让教研迸发活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她将继续以热爱为底色,以坚守为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细作、砥砺前行,用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实的行动,续写新时代教育者的青春答卷。仁师附小的教育薪火,也将在无数像她一样的青年教师手中代代相传。(文/图:眉山市仁寿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