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教育社团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学术会议召开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8-18 | 责编: 曾瑞鑫

为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8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教育社团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如期召开,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湘潭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井冈山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单位的11位学者发言,有来自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师生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相关出版机构100余位人员参会。

image.png

(图为会议召开仪式)
_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

会议伊始,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于书娟博士主持。于书娟首先对与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与主旨。她指出,此次会议,既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主持的“中国教育社团史”大型学术丛书业已出版近半之际召开的一次交流总结会,也是该套丛书顺利完成出版的一次深入推进会,是一次希望借此带动教育学界关注教育社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的宣讲会,更是一次促进当代教育社团健康发展与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经验借鉴会。


image.png

第一场有三位报告人和点评人。首先,储朝晖作了题为《教育社团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发挥》的报告。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总主编、《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论》的作者,储朝晖指出社团是现代社会中多种因素凝结的结果,继而从三方面阐述了为何编撰《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储朝晖认为,教育社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组织者、谋划者、促进者、评估者,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倡导、引领、组织、管理、评价等多重功能,因此,对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进行研究,可以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慧资源,为今后教育智库的发展提供有中国实践基础的历史参考。

井冈山大学的梁尔铭教授在点评中特别指出,在现阶段进行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的研究恰逢其时,一是资料查阅与搜集更加便利,二是受过大量严格学术训练的年轻学者已经成长起来。

中山大学的曹天忠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社会教育社与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报告,他对中国社会教育社的主要教育活动与贡献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对于中国教育社的研究,既应重视社内内史,也要强调社内外之间的联系,加强社会教育与社会建设之间关系的研究。

福建教育学院的周志平老师在点评中提出,教育社团之间的横向互动与联系非常重要、值得研究,中国社会教育社注重社会教育的组织制度建设、实验区实验研究与探索,并最终提出大社会教育观,值得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孙邦华教授作了题为《“除文盲,作新民”——晏阳初主持下的平教会与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展开》的报告,他通过自己从事晏阳初和平教会史研究的缘起入手,强调注重图文结合研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史》的构思,并用国之重器概括了晏阳初及其主持下的平教事业。于书娟对孙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同时,也就第一场的发言和点评进行了简单总结。她指出,第一场的三个报告,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和对话性。社会教育、平民教育、通俗教育、乡村教育是几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词汇,近代中国教育社团之间虽然在事业主旨和重心上有所侧重,但殊途同归,都秉持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希望通过彼此联络与支持,共同推动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与新型国民的培养。

在第二场共有2位报告人和2位点评人。首先,南京晓庄学院王文岭副教授以《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新思想、新概念、新人物》为题进行了报告,他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诉求,主要指向的是世俗化、科技化和普及化,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新时代,而中国现代教育社团的出现,就是回应这种新时代需要的一种新力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介绍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其中涌现出的新思想、新概念与新人物。

湘潭大学的李永春教授认为,用“三新”来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的动力是非常准确的,并从组织和人员两个方面,对新力量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山西师范大学的李高峰老师以《华美协进社与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题进行了报告,她首先指出了自己所研究的华美协进社相较于其他教育社团的独特性,并对其创立背景、主要宗旨、组织结构、成员构成、社务开展、主要贡献等内容进行了介绍,还特别探讨了如何看待社团中的名人效应问题。

西北大学的副教授陈克胜博士对李高峰老师的报告和专著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就手稿资料、社办杂志与英文资料的搜集与利用、同类社团的比较研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下半场。在第三场,共有3位报告人和点评人。首先由李永春教授做了题为《少年中国学会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他回顾了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和历史,并特别谈到了少年中国学会中的共产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教育派等内部纷争及其主要影响。李高峰老师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少年中国充满朝气和活力,让她联想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并特别指出,少年中国学会虽然存在时间不算长,但影响却足够大,而且,是可以从政治史、教育史、社会史等多角度展开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小红博士做了《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儿童教育现代化先锋》的主题报告。她首先基于对社团性质、宗旨、社歌及年会议题的分析,论证了中华儿童教育社“儿童中心”取向与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历史特征;然后简明报告了中华儿童教育社创办与发展、活动与影响、成就与启示。

点评人曹天忠教授充分肯定了该选题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认为内容全面与充实,方法得当,“较已有的研究已经明显推进了一步”。随后,周志平老师分享了他对新安旅行团史的研究,指出了新安旅行团的产生缘起、主要内容及其对新时代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借鉴,特别是在价值取向、学习方式、组织建设等方面对当前研学旅行的参考意义。王文岭教授则从历史作用、认识价值、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最后一场也有3个报告人和点评人。首先,梁尔铭教授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与中国教育现代化》为题,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成立、运行和贡献三方面进行了分享,特别谈到了该会在学制改革、课程标准与庚款分配方面的作用。孙邦华教授对梁教授的专著《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史》和本次报告给予了高度肯定,特别强调了他对研究史料孜孜以求的搜索整理与分析,对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的持续关注,并以报告中提到的退款兴学为例,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于书娟副教授以《用高质量的专业共同体推动教育现代化》为题,聚焦江苏省教育会的发展与贡献,介绍了江苏省教育会的历史沿革与宗旨调整、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及效果,总结了江苏省教育会的主要贡献、主要创举和经验反思。刘小红副教授从史料搜集、线索梳理、框架结构、研究反思等方面对其专著《江苏教育会史》进行了肯定,并特别强调了该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贡献与影响,早已超出了省级教育会的范围,其教育实践与自身命运,对理解政治与教育的关系也颇有启发。最后,陈克胜副教授聚焦中国数学会的发展史,希望以此来窥见现代数学在中国的成长,特别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储朝晖研究员在点评中,特别肯定了陈克胜在撰写《中国数学会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研究素养,对史料的深度挖掘与大量直观图表的运用,增强了该研究的专业性与学术性。

在几场报告进行中间,还穿插了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教育社团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教育社团与大中小学生的发展、教育社团的会员招募与组织架构、教育社团之间的彼此关联、教育社团与学术刊物的创办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外,储朝晖、孙邦华、周志平等人也根据参会师生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围绕教育史研究中如何处理内史与外史的关系、教育史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照、教育史研究成果的发表与认定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最后,储朝晖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对本次会议的成果与成效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希望各位老师可以就会议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进一步展开探索与研究。为了便于讨论与交流,会议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交流群,以便大家随时沟通与写作。于书娟也特别谈到,通过此次会议,发现了许多教育社团中的无锡教育印记,并诚挚地向各位与会学者发出了邀请。会后,所有与会成员进行了线上合影留念。

image.png

(图为与会成员线上合影)

(江南大学教育史团队供稿  文:卢小雪、郭珍珍;图:伍宇涵、张平平)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