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了。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作为一个有五十年工作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有这样几点认识,写出来,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思考。
1.新在课程设置有重要变化。
据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教材局副局长田慧生先生介绍: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信息科技课时独立计算。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信息科技的课程安排(三到八年级)要占九年总课时的1%=3%。加强了品德、劳动、信息、艺术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了学习内容,这样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在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培养要求。尤其是新课标对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的精神,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增强每个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热情,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非常重要!
2.新在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新变化。
新的课程方案中的一句话:“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学校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教学改革重点”。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提倡项目式的深度学习。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课堂立足于“知识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组织教学。联结新旧知识融合贯通与生成。强调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在学习中重视个体学习经验迁移至其它情境中去,素养立意,深度学习,培养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能力。
3.新在评价标准的新变化。
新课标有特别强烈的育人价值导向。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新课标毫不犹豫地把育人当作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需要教育形态的积极改变,我们要从照着书本教知识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转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不但强调素养导向,而且明确了课程优化形式,更加突出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公布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照着书本教知识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转变。教育的美丽,是因为教育培育的是智慧花朵,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叶澜教授说,智慧不是简单的、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的智慧是透视实践、改造经验、提升自我的能力,它往往表现为怎样处理鲜活的、具体复杂情景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解、新的思想。具有了这种创造智慧,才能达到一种通达洒脱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自己的创造精神。所以落实新课标,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在新课标颁发之时,我期待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创造性贯彻!我一直认为:教育其实很简单,但做教育的人,工作不能简单化;教育是很美丽的,做教育的人自己心灵要更美丽,明白了这两点,教育才有希望。
总而言之,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总结为一句话:强化素养导向,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境,注重质量标准 。(北京市特级教师 肖远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