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的一所高中里,明亮的会场,宽敞的讲台,一切准备就绪。这是王为愿牵头组织,特邀知名教育专家主讲的一场升学规划讲座,可就在这时他却被告知,主讲人因为飞机晚点无法准时到达现场。台下1000余名高中家长已就位,怎么办?王为愿决定自己上。
一场讲毕,现场家长热烈的掌声、在场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让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论坛副理事长、留学专业委会主任王为愿记忆犹新。这种获得自信的成就感和分享后的价值感,成为他日后职业生涯中屡次提到的关键词。
走上新赛道:“独木桥”时代的另一种可能
高考无疑是非常公正的选拔方法,但是在新高考改革搭建“立交桥”升学通道之前,其近乎绝对的评价规则无法兼顾发展式的学生需求。如何在“独木桥”之外寻找到另一种可能?王为愿觉得,留学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答案。
2012年,王为愿没找中介,花一年的时间独立研究,成功帮自己的孩子申请到全球排名前八的世界名校。“我英语不好,自己能把这个事做成于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这样的经历让王为愿得出两个结论:其一,留学申请是件专业性很强的事;其二,这件事能做,也值得做。让优秀的学生多一个升学机遇,让普通的学生能自我优化实现更高梦想,让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
刚进入留学赛道,王为愿就深感困难重重。正式进入留学行业前,王为愿觉得完成申请工作就可以了,正式从业后,他发现家长的需求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还有对孩子将来是否能自食其力的思考,更有对其未来人生发展的期待,“这就上升到了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
这个高度让王为愿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当年临时救场“硬着头皮也要上”的决断再次上演,既然骑虎难下,那知识不够就补知识。从2013年至今,王为愿每天雷打不动保持4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逢年过节也不例外;每年20%以上的支出用于各种类型的学习。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又深感专业内容之匮乏,擅长写作的王为愿抓住自媒体兴起的趋势,在各大媒体平台创建自媒体账号发布内容;本就有传统媒体经验的王为愿还组织、策划了不少“升学规划和生涯规划”的电视、电台节目,至今仍坚持公益输出专业内容。“分享的过程,也是约束和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要分享就要把问题定位在标准、精准的水平,分享后得到的反馈则又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新的要求。过程中既服务了大家,也成就了自己。”
迎接新趋势:要“录取通知”,更要“毕业就业”
如何在现实差距和激烈竞争中做出成绩?在所谓“后留学时代”,留学服务的新出路又在哪?王为愿观察到,传统留学机构大都是短暂的结果导向,“能给到学生一张录取通知书,就算万事大吉。”但家长和孩子真正的诉求是毕业证,而毕业证背后的深层次诉求是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和就业时的综合素养。不仅要被录取,还要能顺利毕业;不仅要形式上的毕业,更要实际获得这张毕业证应该代表的职业能力。
因此王为愿认为从“录取通知”到“毕业就业”的需求,是后留学时代从业者们必须关注和应对的问题。留学服务不应该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为终点,还应进一步延伸,“不仅仅是录取,我们还关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规划他整个假期的实习、实践,同时链接国际交流、社会公益的机会,甚至为学生推荐就业方向、介绍就业岗位,按照全人教育的思维,尽心服务。我觉得这也会是留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已预录取的学生配置进入大学的过渡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基础性的课程学习,甚至细化到论文查重和纠正;为保证学生录取后的学习效果,王为愿分别在香港和日本精心挑选了合作伙伴,给当地留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辅导,帮学生解决入校后的学习适应问题;提前为学生规划双辅修专业、跨学院辅修专业等路径,以应对未来社会对跨界人才的高需求和高要求。王为愿指出,“要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有一技之长,更有综合的素养和多学科成长的基础,不论是进入硕博阶段的研究,还是依从兴趣从事社会工作,都能提前打下扎实的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除了上述最鲜明的发展趋势,王为愿还总结了留学服务的几大新发展方向:
其一,从交付委托到规划人生。相比听从家长和考生想去哪个国家,或一味推崇所谓热门高校,王为愿则坚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水平、未来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可能性,进行科学规划,继而做出是否留学、去哪里留学的决策。从单纯被动接受委托,到成为学生留学落地方案的主动参与者。
其二,从基础服务到人文关怀。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值思想自我构建的重要阶段,又身处留学的陌生环境,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留学生心理的细致变化和诉求,提供心理建设和心理支持。为此王为愿还特别设置了匿名电话窗口,“学生知道我是谁,但我不知道他,在学生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事论事的前提下,坦诚交流,用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其三,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定制。既然大家的诉求已经不单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还包括长久的能力获取和职业发展,那么每一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路径。“我们不仅自己提供咨询服务,还从大学中邀请专业老师组建团队,引导学生建立规划意识,强调让学生学会依从自己的客观条件和实际能力,建设性地设计自我发展的路径,我们则尽可能提供学生个性化路径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留学新潜力: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涌现
语言关是很多学生留学路上的拦路虎,相比盲目跟风大热的英语区国家,香港留学的各方面优势越发凸显,呈现着新的发展潜力。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蒸蒸日上,被誉为继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之后最有潜力的第四大湾区。2019年正式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到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明确指出“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因此选择香港这个东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汇地,一方面可以开阔眼界,享受对标世界一流高校的教育水平,体验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型的学习方法,更早参与项目研究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更早抓住机遇,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力军。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结合度不断被提及的当下,香港高校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内地高科技企业强劲的产业实力,二者强强联合的趋势越发值得期待,也让香港留学生的就业机遇拥有澳门皇家赌场_澳门皇家娱乐-【平台官网】:可能。除此之外,全球疫情局势、留学生安全等热议话题,也使香港留学进一步获得家长青睐。
不过对于内地的学生来说,开放性、批判性、研究性能力仍是适应留学生活的一大阻碍。为此王为愿建议留学升学规划需要进一步前置,学生、家长、学校及教育机构应加强互动,四位一体,尽早在初、高中阶段就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而具备综合能力特点的教育机构也要担当起轴心角色,“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发展方向。”
王为愿认为,新趋势和新潜力下,未来留学行业将会向专业化、精细化进一步发展,也更需要学科辅导的支持,推动整体服务落地。“留学服务,既要求有极其垂直的专业水准,又要求有足够宽广的视野,还要具备预判发展的独到眼光,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从事留学行业首先是不能唯利是图,孔子有句话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做我们这行也必须坚守这样的态度和品质。”